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常见问题

仲裁中财产保全难度大吗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难不难?

前言

在仲裁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往往是确保仲裁效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是,与诉讼相比,仲裁中的财产保全似乎更加复杂、严谨。它难不难?有什么技巧?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下。

仲裁财产保全的定义及特点

仲裁财产保全是指在仲裁程序中,为保障终的仲裁裁决得以执行,对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该财产被转移或灭失的行为。它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具有更强的时间性、临时性、保密性等特点。仲裁财产保全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且仲裁机构和仲裁员无权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只是对财产进行临时性保全。

仲裁财产保全的难点

申请门槛高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当事人自主选择的特点,双方应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申请人主体资格不符合要求,例如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保全,则仲裁机构可能不予受理。此外,仲裁通常适用于合同纠纷,申请人需要与有合同关系的对方进入仲裁程序,即有明确的对方当事人。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对方当事人的相关信息,例如在合同签订后对方失联等情况,则难以进行财产保全。

保全额度确定难

仲裁财产保全的一大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保全额度。仲裁机构在受理保全申请后,需要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提供材料,综合考虑案情紧急程度、被申请人财产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并确定保全额度。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充分,例如对所请求的保全财产价值估算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仲裁机构难以决定保全额度,从而影响保全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保全方式的选择

仲裁中的保全方式有多种,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扣留、移交、存放、留置等。选择何种保全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案情具体情况。例如,对于易腐烂的货物,可能需要采取扣留方式;而对于大额资金,则可采取冻结方式。申请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保全方式,这就要求申请人对法律法规有较深入的了解,否则可能导致保全申请被驳回。

申请仲裁财产保全的步骤

尽管仲裁财产保全有一定难度,但申请人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材料,积极申请。一般情况下,仲裁财产保全的步骤如下:

步:准备材料 申请人需要向仲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仲裁协议(仲裁条款或仲裁申请书)、申请保全的理由和依据、拟保全财产清单及相应的证据、财产的具体地址和情况等。其中,仲裁协议是必备材料,如果无法提供,则仲裁机构可能无法受理。

第二步:审查与受理 仲裁机构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申请材料齐全,仲裁机构一般会受理申请,并要求申请人缴纳保证金。保证金数额由仲裁机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步:作出保全裁决 仲裁机构受理后,会审查申请保全的理由是否充分、财产是否需要保全等。如果认为有必要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则作出保全裁决,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四步:执行保全 保全裁决作出后,由仲裁机构或其指定的机构、人员执行。执行方式包括查封、冻结、扣押等。例如,冻结申请人的银行账户,或查封其财产等。

第五步:解除保全 保全并非一直持续到仲裁结束。在仲裁结束前,任何一方均有权申请解除保全。如果仲裁机构认为继续保全可能对任何一方造成不必要损失,或因案情变化保全已无必要,也可决定解除保全。当然,被保全财产的权利人,在提供相应担保后,同样可以申请解除保全。

案例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仲裁财产保全的案例并不鲜见。例如,某公司与甲方有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有仲裁条款。因甲方不断拖欠货款,导致双方发生纠纷。该公司向仲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提供相关证据,请求对甲方的银行账户资金进行保全。仲裁机构审查后,认为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以确保终仲裁结果的执行,故作出保全裁决,冻结了甲方的银行账户。终,该公司在仲裁中胜诉,并顺利执行了仲裁裁决,维护了自身权益。

结语

仲裁财产保全虽然有难度,但通过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准备材料、选择适当的保全方式、积极与仲裁机构沟通,申请人完全可以有效申请财产保全,确保自身权益。在仲裁过程中,财产保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可有效保障仲裁结果的执行,因此值得申请人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