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行业资讯

关于建筑工程使用履约保函

关于建筑工程中履约保函的应用,综合法律规范及行业实践,核心要点如下:


一、履约保函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性质

履约保函是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向发包方提供的信用担保,承诺若承包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如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等),担保方将按保函金额赔偿发包方损失。


核心作用


风险控制:降低发包方因承包方违约导致的资金与工程风险,如项目停工或质量问题。

信用背书:增强承包方市场竞争力,体现其履约能力。

促进交易:缩短工程款支付周期,优化承包方资金流动性。

二、保函期限与费用

期限设定

通常为工程合同期限的10%-20%,自合同签订日起至竣工日止。

部分案例采用“工程进度+固定期限”模式,例如保函覆盖施工期及质保初期。

费用标准

费率范围:国内非融资类保函费率多为0.5‰-3‰(如工商银行),涉外项目可升至3‰-4‰。

费用影响因素:包括工程规模、承包方信用评级及银行风险评估。

三、法律风险与应对措施

常见风险

合同效力争议:主合同无效可能导致保函效力受损。

索赔条件模糊:保函条款未明确索赔触发条件,易引发纠纷。

保函金额不足:若实际损失超过保函金额,发包方可能无法全额获赔。

风险防控建议

承包方需严格审核主合同条款,确保与保函内容一致。

发包方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或担保机构,明确保函的不可撤销性。

在合同中约定保函自动展期条款,覆盖潜在工期延长风险。

四、实务操作要点

保函格式要求

需明确保函金额、有效期、递减机制及索赔程序。例如,保函金额可固定或按工程进度比例设定,索赔需提供监理方书面证明。

变更与终止

合同重大变更需经担保方书面同意,否则可能免除其新增责任。

保函到期后自动失效,无需退回原件。

五、行业应用建议

发包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保函要求(如金额比例、担保形式),优先选择覆盖质保期的保函类型。

承包方:通过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优化资金周转,但需关注银行反担保条件。

法律合规:遵循《建筑法》《民法典》相关规定,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保函无效。

如需具体保函模板或区域政策细则,可进一步查阅]中的标准格式及司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