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行业资讯

劳动争议怎样可以财产保全

一谈到劳动争议,许多人可能反应就是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资纠纷。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而劳动争议给员工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所以如何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进行财产保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才能在劳动争议中进行有效的财产保全。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的意义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就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时,为保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涉及争议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对方当事人隐匿、转移财产,确保争议解决时能够执行。劳动争议常常涉及经济补偿、工资待遇、经济损失赔偿等涉及财产的权益,故而进行财产保全就显得十分必要。劳动争议财产保全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当事人恶意转移财产,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司法权威的有效维护。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的条件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并不是没有限制条件的,它有严格的条件要求。

对可能因劳动争议被执行的财产,有具体危险恐怕将不复存在。例如,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员工正在转移、隐匿财产,或者员工已经将公司财产转移至第三人等。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例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单、调动函、奖惩决定书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申请保全的范围必须与争议标的相当。也就是说,保全的财产范围应与劳动争议的损失有直接关系,不能超出合理范围。例如,员工因工伤争议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误工费,那么保全公司财产时,就应以员工的实际损失为基数。 具有可保全的财产。劳动争议财产保全以存款账户、不动产等有形式财产为限,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商誉等,不适宜采取保全措施。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的步骤

准备材料: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劳动争议仲裁材料,以及能证明存在紧急情况、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的相关证据。

选择适当的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财产保全,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一般由争议发生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提交申请: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保全理由及保全方式。需要写出保存申请书,陈述保全的必要性及紧急性,并提供相应证据。

审查与裁定:人民法院在收到保全申请后,会进行审查。若裁定申请合理,会下发民事裁定书,要求被申请人(对方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得对争议财产做出一定行为。

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会根据争议情况选择适当的保全方式。常见的方式有:

查封:对不动产、动产进行查封,不允许他人转移、处置。例如,查封公司账户、厂房、设备等。 冻结:对存款账户进行冻结,账户资金不能转移或提取。 扣押:直接扣押争议财产,由人民法院保管。 禁止令:禁止被申请人进行一定行为,例如禁止转移、处分财产。

保全执行:保全裁定下发后,由人民法院执行。整个过程中,申请人有责任配合人民法院,提供相应财产情况,确保保全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属于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措施,应谨慎申请,不能滥用。申请人应充分考虑是否符合保全条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财产保全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具有辅助作用,不代表争议的终结果。劳动争议的解决还需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 在申请保全时,应尽量提供详细、准确的财产情况,确保保全措施有效、合理。 保全申请有费用,申请人需预交一定保全费和担保费,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例分析 小李是某科技公司员工,因工伤问题与公司产生争议。小李提供证据证明公司存在隐瞒事实、拖延不付医疗费的情况,且有转移公司财产的迹象,所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审查后,认为小李的申请有合理依据,便下发了民事裁定书,冻结了公司相关账户,保障了小李的合法权益。终,小李通过劳动仲裁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劳动争议财产保全虽然看似程序复杂,但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言,却是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合理地进行财产保全,维护自身权益。而用人单位也应预先了解劳动争议财产保全的相关知识,以合规的方式保护公司财产,避免因劳动争议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在了解了劳动争议财产保全的条件和步骤后,劳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采取行动,让合法权益得到应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