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函知识 > 行业资讯

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财产保全的种类

1. 诉前财产保全

   - 定义: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 适用条件:

     - 必须是情况紧急,例如被申请人正在转移财产,若不马上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的权益将遭受重大损失。

     - 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法院不会主动进行诉前财产保全。

     -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担保的目的是防止申请人滥用权利,如果保全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担保财产将用于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

2. 诉讼财产保全

   - 定义:诉讼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因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裁定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 适用条件:

     - 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在案件受理后,判决作出前,发现被告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时,可以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 存在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况,如被告有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

     - 当事人提出申请或者法院依职权裁定。与诉前财产保全不同,诉讼财产保全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进行,但通常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


 二、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

1. 范围

   - 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原告要求被告支付100万元货款,那么财产保全的范围一般不应超过100万元价值的被告财产;如果是侵权案件,保全的财产应是与侵权行为有关的财物,如侵权产品、侵权行为所涉及的设备等。


 三、财产保全的程序

1. 申请

   - 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状,写明请求保全的财物名称、数量、价值、所在地以及需要保全的原因等内容。同时,根据是诉前财产保全还是诉讼财产保全,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2. 审查与裁定

   -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有申请资格、是否提供担保、保全的必要性等。经审查,如果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果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3. 执行

   -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立即开始执行。执行人员根据裁定内容,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相应的保全措施。


 四、财产保全的解除

1. 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 如果被申请人提供了与保全财产价值相当的担保,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例如,在诉前财产保全中,被申请人提供了银行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足额担保,法院将解除对其财产的查封、扣押或冻结。

2. 申请人撤回申请

   - 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撤回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无恶意保全等不当情形的,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3. 财产保全错误

   - 如果法院经审查发现财产保全存在错误,例如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被驳回,且财产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并根据情况要求申请人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

4. 其他情形

   - 如案件审结后,申请人胜诉,被保全的财产自然按照判决进行处理;如果申请人败诉,法院也应解除财产保全措施。